2023年10月7日,哈马斯搞了波“阿克萨洪水”行动,以色列立马开火反击,加沙地带直接被炸得稀巴烂。这巴以冲突一打起来,国际社会那是炸开了锅,大多数国家都喊“停火停火,别打了”,可美国这老大哥偏不,带着以色列一条道走到黑。这时候,印度莫迪政府也跳出来,那立场,简直让人惊掉下巴,直接高调站队以色列,说人家这是“自卫”,还把哈马斯打成“恐怖分子”。好家伙,这波操作,印度在国际舞台上那是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,可这存在感,刷得可太不是地方了!
咱先说说印度为啥这么干。明眼人一看就知道,印度这是想抱美国大腿,想借着这机会在国际上露露脸,提升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。毕竟美国在国际上那可是呼风唤雨的主儿,印度觉得跟着美国混,准没错。再一个,印度和以色列在军火生意上那可是打得火热,关系好得跟亲兄弟似的。以色列的武器装备先进,印度为了自己的军事力量,那不得跟以色列搞好关系嘛。所以啊,在巴以冲突这事儿上,印度那是毫不犹豫地站在了以色列这边。
在联合国大会上,印度更是和美国、以色列穿一条裤子,对停火决议那是坚决反对。这一反对,可就把阿拉伯国家给得罪惨了。阿拉伯国家本来对巴勒斯坦就挺同情,看到印度这么站队以色列,那心里能不窝火吗?纷纷指责印度这是背叛了巴勒斯坦,是典型的“墙头草”行为。这印度啊,估计一开始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还在那美滋滋地觉得自己站对了队呢。
可印度这还没高兴多久,麻烦就来了。印度居然还向以色列出口无人机零件,这消息一传出来,阿拉伯国家直接就炸了锅。这哪是站队啊,这简直就是往阿拉伯国家心口上捅刀子啊!阿拉伯国家对印度的愤怒那是蹭蹭往上涨,印度外长苏杰生一看情况不对,赶紧跑去中东缓和关系。可这时候去,那不就是“马后炮”嘛,阿拉伯国家根本就不买账,苏杰生这一趟算是白跑了。
印度国内也因为这事儿闹翻了天。印度穆斯林社区那可是炸了,纷纷走上街头抗议,要求印度政府改变立场。这穆斯林社区在印度那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,他们一抗议,印度国内的社会矛盾一下子就加剧了。可莫迪的支持者们呢,还觉得这是“强硬外交”,觉得印度在国际上硬气了一把。可国际社会根本就不这么看啊,大家都觉得印度这是瞎搞,是“机会主义者”,为了点利益就乱站队。
阿拉伯国家对印度的批评那是一点都不客气,直接说印度是“机会主义者”,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烧印度国旗的情况。这印度在国际上的形象,一下子就跌到了谷底。国际媒体也不放过这个机会,纷纷讽刺印度,说印度的大国梦在加沙的硝烟中破灭了。欧洲国家对印度的立场也很不满,觉得印度这么做太不地道了。就连美国,对印度的表现也有点失望,本来想拉印度一把,结果印度这么一搞,把自己搞得里外不是人。
这还不算完,印度经济也跟着遭了殃。阿拉伯国家一看印度这么不地道,直接减少了对印度的石油供应。石油可是印度的命根子啊,石油供应一减少,印度国内油价那是蹭蹭往上涨。这油价一涨,印度的经济脆弱性一下子就暴露出来了。工厂因为成本太高,纷纷停工,穷人的日子就更难过了,本来生活就紧巴巴的,这下更是雪上加霜。
印度国内的宗教矛盾也被这巴以冲突给点燃了。印度本来宗教问题就复杂,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一直都有矛盾。这巴以冲突一闹,穆斯林觉得印度政府偏袒以色列,心里不平衡,印度教徒又觉得穆斯林在闹事,这社会撕裂得越来越严重。莫迪政府一看这情况,赶紧以“国家安全”为由加强监控,可这监控一加强,社会反而更加动荡了,大家心里都不踏实,不知道政府接下来会干啥。
印度在国际上这下可算是被孤立了,成了大家眼里的“外交笑柄”。印度一直标榜自己是“不结盟”国家,可这次在巴以冲突里的表现,直接把自己的“不结盟”政策给打破了。国际社会对印度的评价那是直线下降,都觉得印度不靠谱,为了点利益就能出卖原则。
莫迪本来想着通过支持以色列来提升印度的国际地位,实现自己的大国梦。可结果呢,适得其反,不仅没提升国际地位,还把印度在国际上的形象搞得一塌糊涂。这巴以冲突就像一面镜子,把印度在外交、国内团结和经济上的短板都照得一清二楚。
印度这波在巴以冲突里的表现,真的是亏大发了。外交上犯了这么大的错误,得罪了一大帮阿拉伯国家;国内社会矛盾加剧,宗教问题越来越严重;经济上也因为石油供应减少陷入了困境。莫迪的大国梦啊,就这么被现实给打碎了。
印度现在可得好好反思反思了,别整天想着靠站队来刷存在感,得先把自己的内部问题解决好。宗教矛盾得缓和缓和,社会得团结起来,经济也得想办法搞上去。不然啊,就算在国际上再怎么折腾,那也是白搭,大国梦终究只是个梦。希望印度能早点明白这个道理,别再干这种得不偿失的事儿了,好好发展自己才是正道啊!#巴以冲突#